2023年,国企房地产又有大动作!

1652253728664160

此时,很多人已经按捺不住回家的心情。但是,进入新的一年,各种战略研讨、排兵布阵也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决定着全年的收成。

那国有企业又有什么样的新动向呢?毕竟,中央经济会议中专门提及国企,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相比于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内容,这一提法更加明确。

2023年,国企准备怎么干?为此,小明跟多位国有企业的人聊了聊,结合政策的最新动向,发现有下面这些,不一定全面,但可以做参考。

城投要加速市场化

退出政府融资平台

去年底,多个省市密集公告城投退出政府融资平台。

比如,12月2日,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泰州市高港区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泰州引江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江苏大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退出政府融资平台的公告》。

今年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一城投公司员工就告诉小明,元旦假期之后上班第一天公司就在讨论这事。

城投退出政府融资平台的历史,已经很长了。不过,每年退出的平台数量,跟政策松紧成正比。

早在2011年,退出的平台数量就多达1452家。2012年和2013年,退出平台数量也分别达到285和241家(发改委和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在2012年要求发行债券的平台退出)。2017年,随着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政策的收紧,平台退出数量增多……

城投退出政府融资平台是为厘清与政府债务关系。毕竟当前隐性债务的防控是仍是政府工作的主线之一。

继去年9月27日《财政部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 财预〔2022〕126号) (以下简称《通知》)的第八条,明确指出「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之后。

最近,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规范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话题特别强调,“我们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

与此同时,近期财政部官网披露的一份提案答复也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明确,要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

在此背景下,2023年,城投平台将加速退出地方融资平台,以便厘清与政府的债务关系,减轻地方政府隐债压力。

但这也并非坏事,由于我国债券市场监管的差异,名单内的城投平台融资端会有限制,城投平台退出,向市场化转型之后,可以拓宽自身融资渠道,从而可以“换个身份”更好的服务政府。毕竟,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离不开城投平台的帮助。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获得低成本的融资,城投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能力——无论是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还是服务地方政府的能力。

比如,前面提到的《公告》就明确写道:……自公告发布之日起退出政府融资平台,不再承担政府举债融资职能。转型后的国有企业依法开展市场化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出资机构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激励会进一步完善

人才收入有望增长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近日在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会议时,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强调:“要乘势而上,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长效化制度化,深化分类改革,在新的起点上把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

这意味着,接下来,国央企一方面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责边界,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另一方面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需要在市场化经营方面有新的进展。

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目前已经做得不错了,继续做就是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则还需要努力推进,包括法人财产所有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激励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尤其是市场经营机制问题,有效发挥经理层执行作用,健全经理层执行落实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等,在有效权力范围内扩大经理层经营自主权等。

人们津津乐道的新加坡淡马锡模式,有此傲人的成绩,就离不开其背后的一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当然,淡马锡模式不能照搬照抄,但是很多好的做法可以参考借鉴。

事实上,国央企从出现到2022年占有世界500强99家的席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国有企业经历了大量体制调整、模式变化、组织改革,发展和改革相生相向。

激励机制,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无论是推进科技创新,还是激发组织效能,都离不开人才和激励。以国资房企为例,近两年飞速发展,固然有融资等方面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跟其抓住机会,引进了大量优秀的民营房企员工紧密相关。

某近两年的黑马国资房企一负责人就告诉小明:自从我们从融创、世茂引进人才之后,我们的产品力迅速提升。这离不开激励机制变革。

今日,广州市国资委在研究部署2023年稳增长工作,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契约化管理,加快推行股权激励,释放发展活力。

小明认为诸如之类股权激励的方案,在2023年会加速落实。事实上,去年,国有企业的薪酬激励方案非常多。比如去年11月初,国家人社部发布了一份《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指引》,针对国企科技人才队伍的岗位建设、考核机制、薪酬制度等,都给出了详尽的指导意见,是一份实操性极强的文件。

更多的领域向民企开放

在竞合中实现国进民进

国企和民企,一直是公众热议的话题。国有企业,在融资等方面天然有优势。以至于很多人看到去年1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工作的通知》中“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时,都觉得很难落实。

小明相对乐观,因为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是一个重要信号。在强调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后,强调国企民企平等对待,实际上是维护市场的严肃性、权威性与法律性特征。

这意味着,一方面,接下来会有更多的领域会向民企开放。去年一些省市发文,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参与城市供水、燃气、供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城乡环卫等市政公用行业的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营,放开水电暖设施施工市场……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鼓励和引导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方面,也会加大力度。

如此,可以形成国企和民企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状态。实现国进民进,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些国有企业引入民营资本之后,效益明显提升,这对那些效率不够高的国有企业,形成了无形的巨大压力,也推动后者想方设法提升自己。否则极有可能会被前者整合掉,过去几年这一情况已经司空见惯。

当然,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差异化管控机制建设需要加强。

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

而且,是一把手工程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国央企也不例外,相关的政策文件,不胜枚举。

其中,小明认为,最为重磅的是去年9月底国资内部指导信创下发的79号文,79号文的核心内容归纳如下:

79号文的核心内容归纳如下:

1、全面替换(央企信创OA、门户、邮箱、纪检、党建、档案管理)

2、应替就替(战略决策、ERP、风控管理、CRM经营管理系统)

3、能替就替(生产制造、研发系统)

4、2027年100%完成;

可以说,79号文是全面指导国资信创产业发展和进度,要求所有央企+地方国企落实信创全替代。

在79号文件要求下,为执行文件要求,国资委将成立安可推进领导小组且已将信创替换经费将全面纳入企业预算范畴。

德勤发布的国企改革系列报告,有超过6成的受访国有企业,已经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工作。

不过,数字化转型工作,在各行业的表现却各不相同。点亮智库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国有企业里数字化发展水平最高的梯队以通信业、电力供应行业为主。房地产相关企业所属的建筑业等,数字化转型水平处于第三梯队,尚低于国企的平均水平,未来的转型任务还很重。

当然,转型的佼佼者,已经在享受好处了。比如,闵房集团的智慧工程系统,让项目现场管理自动化、工地巡检数字化,传统的保障房工地变身智慧前沿;长沙城发登陆系统,即可实时查看集团的资产地图。

6000余项资产的前世今生,动态经营信息一目了然;在夏茅工业园区,广州城更是将一级土地整理、二级和三级物业运营的计划运营打通,真正实现了全过程管控,更首创了线上纪检库……其带来的效能提升,肉眼可见……

2023年,是关键的开局之年。很多国央企已经在行动。

1月4日下午,中建五局就在长沙召开数字化创新成果发布暨示范项目“云”观摩会,发布中建五局数字化管理运营平台及20项数字化创新成果。

随着所有央企、国企、地方国企在未来全面落实信创,国央企的数字化建设也会上一个新台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4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